Table of Contents

文字作品的NFT搜集與分享

Table of Contents

就以我在進行的「香港電影社會史研究」為例,短期內未必構成敏感的政治爭議,但在這個愈來愈趨於「文革化」的年代,已難保未來有哪類創作不涉及「文字獄」。任何現存的主流或非主流出版媒介,皆有可能被消音或封殺,NFT正好能確保創作的保存和流通。

坦白說,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,要令讀者理解為何用NFT作出版媒介,其實仍面對不少困難。

NFT作為一個載體,固然應能兼容不同類型的作品;但在現實操作層面,大家已經習慣用於影音創作——特別是在這個圖像思維的年代,文字創作彷彿是另一個世界的存在。

最近看了高重建在《哲學係咁傾》的解說,發覺除了採用傳統的網站出版,Writing NFT確仍有它的獨特性和必要性,可說是為文字作品賦與多一重價值——而這,絕對並非短線的跟風炒作,而是具備長遠發展的實質意義。

就以我在進行的「香港電影社會史研究」為例,短期內未必構成敏感的政治爭議,但在這個愈來愈趨於「文革化」的年代,已難保未來有哪類創作不涉及「文字獄」。任何現存的主流或非主流出版媒介,皆有可能被消音或封殺,NFT正好能確保創作的保存和流通。

正如我在早前〈文化戰線對香港的重要意義〉一文中指出,隨著政治和經濟層面自主的喪失,「文化保育」乃是公民社會必須珍視的僅有戰場(可能沒有之一!)。如何保存我們的集體歷史記憶、捍衛我們共同的身分文化認同,已是愈來愈迫在眉睫的要務。而NFT正好提供了適切的媒介,承載著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——無論是成是敗,亦是踏出了探索的必要第一步。

其次,NFT除了提供保育和承傳功能,亦提供了新的傳播和推廣渠道——這主要並非來自作者的宣傳和營銷,而是來自群眾自主自發、「冇大台」的力量。當人們覺得某些內容值得珍而重之,自能透過NFT的搜集、擁有、收藏與分享,對相關作品和內容提供集體支持——而這,並不單是指向物質上的資源,而是道德上的感召力量。

此外,NFT還構建了新的社會連結和關係,讓作者與個別讀者、以至不同背景的持分者,能產生更直接和持久的縱向聯繫——當然,這種社會網絡將會如何演化,在線上和線下扮演著怎樣的角色,對社會又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和影響……一切一切,盡皆屬於未知之數,全視乎群眾自發推進的方向。

最後,作為一名文字工作者,我當然亦期望為每一篇作品賦予多一個身分,並且得到每一個收藏的人的特殊肯定——而這,亦將必構成孤獨研究之路上的主要動力。

收藏本文Writing NFT: https://liker.land/nft/class/likenft1a59d5ews2fjz5805yfp0fq22rark72krzh57k94df85nls6se8ws74uqj2

搜集及分享Writing NFT: https://liker.land/campaign/writing-nft

Source of background picture: https://www.hrw.org/report/2019/10/24/speak-out-dangerous/criminalization-peaceful-expression-thailand


作者:鄒崇銘
原文網址:https://matters.news/@chowsungming/332179
原文版權:CC BY-NC-ND 2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