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看看那個穿白色長裙的女人,打扮是不是有點像個新娘?其實她的丈夫剛剛過世了。她想把兩夫妻四十年前的結婚照片鑄成 NFT。再看看旁邊那個戴著黑色高帽的男人。他是個魔術師。他想把自己感到最得意的表演片段,永遠保存下來,讓未來的觀眾可以看到。至於後面那個女生,她拿著一張滑板比賽獎狀。她的父母本來不同意她玩滑板,但她堅持下去,而且拿到好成績。所以她想銘記這個經驗,並且把 NFT 送給父母留念。還有坐在角落裡那個戴眼鏡的年輕男子。他創作了一份食譜,想把內容和烹調片段記錄下來,作為禮物送給他的愛人。我還聽說過,有人把自己寫的情書、一次重要旅程的車票、心愛小狗的叫聲、第一次化妝留下的唇印、父親的遺囑、已結業的老餐廳的餐單、小時候在衣櫃上的塗鴉、一首影響自己一生的歌曲⋯⋯無論是甚麼東西,只要自己認為富有意義,希望留下證明和印記,便可以鑄造成 NFT。」
⋯⋯ 「為甚麼選這本書?」
「因為它是你的書,也是我的書。是我們的書,也是所有人的書。」
***
「我發現在我的個人物件史中,遺漏了一個關鍵而隱蔽的環節――作為物的書 。因為書不是抽象物,不等同於它的內容,不能簡化為它所包含的文字或圖片,而必須是以一個實在的物體的形態存在,融入一個人的人生經驗裡去。書必須是某一本書 ,而不是某部著作 的純觀念上的顯現。它是 book,而不是 work,或者 text。在邁向無紙化、數位化出版的時代,書這種物面對著消亡的危機,或者至少是變成無足輕重的殘留物的威脅。在物件史中,物件的消失也許並非最可怕的結局,它的非物化可能才是最可悲的下場。由是書不成書而以文本電子檔案殘留下來,是令人不忍卒睹的景象。於是,我必須用盡最後的努力,在文字工場的想像模式裡,為書進行重新物化的工程。當中包括前代人的書 、同代人的書和後代人的書 。」
《天工開物.栩栩如真》第零章 – NF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