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謝 Wright Fu 的分析。我說一下我的看法。
一、Ethereum 的 LikeCoin 交易大部分發款方為 LikeCoin 基金會
屬預計之中。坦白說,暫時在錢包、交易所、ETH gas 等門檻高企的前提下,有 5% 的交易是基金會以外的 P2P,我已感安慰。
當然,基金會希望來自民間的 LIKE P2P 比例逐步上升。不過,當 P2P 的交易量逐漸提升,很多時是不會反映在 etherscan 的。就是說,即使越來越多人用 LIKE P2P,用以上的分析看不出來,原因有二。
- 稍後出爐的 讚賞公民(Civic Liker)計畫,允許 Likers 支付 USD5,由基金會代為購買 LikeCoin 去給作者,所以從 Ethereum 的角度看起來交易還是發自基金會,但內涵卻是 P2P 的。
- LikeChain 作為 Ethereum 的側鏈,推出後,大部分交易會在 LikeChain 完成,偶爾才會把狀態同步到 Ethereum 去,藉以解決速度和成本問題。這些交易全都不會顯示在 etherscan,而會出現在 LikeChain 本身的 blockchain explorer。
二、作者在活動中某日所得 LikeCoin 數量相同
巧合。
現時 beta 階段參與人數在百位,不算很多,比較容易出現這種情況。
三、總體 LikeCoin 的分佈、貧富懸殊等
而按照etherscan.io現有的資料,持有LikeCoin的錢包數量接近15,000個,除了一個應該屬基金會的錢包擁有了36%已發行的LIKE,餘下的錢包中,首1,000個可顯示的錢包中,所佔已發行的LIKE百份比是介乎7.825%至0.0001%不等,看似差距不大,但化成所擁有的LIKE數量,已是64,5556,108個LIKE與1,008個LIKE的分野。
這裡分析的方向是對的,但細節有點誤會。以下我作補充。
- 有 LikeCoin 的錢包數量接近 15,000,這是對的;不過,還有一些人,會單單透過交易所來持有 LikeCoin,這個我們沒法掌握數據。
- 36% 和 7% 那兩個錢包都是基金會的 Ecosystem Development Pool,用作辦這些日子的 beta 活動、潛在交易所的上架費用等。注意這裡說的百分比基數是已經鑄造出來的 LikeCoin,而這個數字是逐漸上升的,比如未來十年每天鑄造 Creator’s Pool 的 1bil LikeCoin,都是會給到生態去的,換言之 36% 和 7% 的分子會逐步降低,分母逐步上升,總體一直降低。
- 7.825% 那個,還有 LikeCoin 數量前列的一些錢包,不是你想像的一個人,而是交易所。
- 具體那些是交易所那些是個人我不便說,那屬於私隱。不過其實,我也不見得全都知道,只是推敲。
- 但可以透露的是,沒有人/組織擁有超過 5%(現基數算),但這些人都是慷慨大手支持 LikeCoin 運動的買家。其他人我不便公開,我個人有 20mil+ LikeCoin(其中一個你看到的錢包是我),花了幾百萬 HKD 買的。
- LikeCoin 世界是否貧富懸殊見仁見智,不過至少有兩點想強調一下,一是這個貧富差異是從 LikeCoin 外的世界帶入的,嘗試反映的是對項目的貢獻度;二是按 LikeCoin 的設計,具「創造力」的內容,得到的 LikeCoin 會比較多,換言之具「創造力」的創作者會比較富有。雖然我很希望社會的堅尼系數減低,但這超越了 LikeCoin 的範疇。